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勘探效果对天然气产能建设效益影响因素分析(3)

来源:地质与勘探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1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引言国内的天然气上游产业运营有两大环节,首先是勘探发现资源,然后对发现资源进行建产,天然气产量是产业成果的体现。一般而言,勘探与产能建

1.引言国内的天然气上游产业运营有两大环节,首先是勘探发现资源,然后对发现资源进行建产,天然气产量是产业成果的体现。一般而言,勘探与产能建设之间在企业经营存在必然联系,产能建设效益评价的结果对勘探决策也有着显著的影响。2.从经营角度认知勘探与开发“效益优先”是国内石油企业在国内和海外上市后提出的经营理念。在气田勘探与生产业务要做到经济上有效益是勘探和开发共同努力的结果,反之无效益的大多数原因是勘探和开发产生了脱节。勘探和产能建设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现的储量建产后无效益或效益低下,例如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XX层系,勘探发现的探明储量数千亿立方米,但是在建产后气藏大面积出水,且技术上无法处理出水问题难以效益开发;储量动用难,即低品位储量难以选择开发目标;储量地理位置偏远建产成本过高,例如在四川西北部海相碳酸盐岩XX层系获得高产含硫气,但是储量规模又不大,产量规模达不到就近建设净化厂的要求,只能架设一百多千米的原料气管线至其他净化厂,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勘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发现的储量,开发不能用,这确实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境。无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都会判断为效益低下。如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其效益判断的核心是节约物耗,即在规定的时间达到相应的产量消耗最少物质,但是如果勘探发现储量不能动用,就需要增加工作量找寻其他储量来保障产量,使得物耗加剧。那些获得储量的获气探井在等待数年后很难再利用。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储量不能用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造成经营上的困境有两方面:增加未来几年的现金流压力。勘探发现的储量无法效益建产,即意味着需要加大勘探力度去寻找新的储量,直接导致勘探现金支出增加,一般这笔资金难以当期冲抵,必然通过借贷分年来偿还;造成勘探费用化率升高,直接影响利润。按照现行的财务制度,勘探发现的储量成为资产后如不能及时进行开发申报SEC储量,其资产将会被核销。当这些数据一旦在年报中体现出来,评价将是盈利能力降低,未来现金流紧张,估值降低,影响未来的发展再融资。因此,始于勘探的油气田的上游产业,其决策方案已大致注定了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利用产能建设评价指标提升决策方案,能有效支撑气田高质量发展。3.产能建设评价提供的主要指标及意义产能建设效益评价是开发与经济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前5-10年的开发井建产的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的层次是从整体再根据地质分区域、分层系,其开发指标有建产成功率、钻井成本、地面建设成本、亿方产能投资,财务指标有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其各项指标解析如下:建产成功率:建产井数与钻井口数的比例,这个数值基本上等同于钻井成功率,成功井除非情况特殊不然都会建产。这个值与地质探明精度、工程技术水平和质量正相关。钻井成本:单井每米进尺的价格,主要受地理条件、地层条件、埋深情况、钻井工艺的控制。地理主要指交通情况是否便利,便利的交通必然能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地层条件是指在钻井过程遇见的地层复杂度对钻井时间进度的影响;埋深情况是埋得越深其单井成本会越高;钻井工艺主要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受储层地质条件影响。地面建设成本:每口井地面装置及气田内部管线的成本,受单井产量、气质及离主管线距离的影响。产量大小决定了装置的规格,气质的含硫决定了原料气管线的质量。亿方产能投资:建设亿方产量需要的投资,即亿元/亿方。这是个很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将投资、建产成功率、产量都纳入了计算。内部收益率:折现率即流入现值与流出现值相减为零时折现率的取值。一般而言,以内部收益率作为折现率是常用的方法。这个指标目的在于考量资金的时间价值,其值越大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这个值与亿方产能投资呈负相关性。财务净现值:以目标折现率为基准,折算每年的现金流之后进行累加的值。净现值大于零即表示在目标收益有价值可行。静态投资回收期:指开发井建产投入现金流的回收时间。假设第1年建产现金流出,第2年开始生产现金流入,到第N年时,累计流入现金等于累计流出时就是回收期。回收期越短越好,越短意味着承受的未来风险不确定性越低。4.实例分析利用一个实例,从产能建设指标研究入手,对该区域或层析的开发的决策进行进一步分析。在S盆地海相碳酸盐岩A区域L层系和J层系的天然气产能建设的指标情况如下所示。首先看该层系财务指标,L层系内部收益大致呈上升趋势(13%~25%),资回收期也很短(3~6年),在天然气行业内算效益非常好的。J层系内部收益处于一个低值期间,效益低(2%~4%),并很可能进入亏损区,投资回收期也很长(8~11年),建产风险较大。图1 L层系(左)及J层系(右)亿方产能建设效益财务指标L层系效益好的原因是亿方产能低(1.3亿~1.6亿元/亿方之间),亿方产能低的原因是钻井和地面成本也处于行业的中间水平,且开发建产率高,单井产量高。这样的区域层系建设效果方面给的建议是可大规模进行增储工作。图2 L层系产能建设成本(左)及亿方产能投资与建成率(右)J层系效益差的原因是亿方产能高(2.9亿~3.5亿元/亿方),亿方产能高的原因是开发建产率低,单井产量低。该区域层系建设效果方面给的建议是很小规模勘探投入或不投入,同时加强前期富集规律研究,同时向工程技术反馈信息。图3 J层系产能建设成本(左)及亿方产能投资与建成率(右)5.结语产能建设评价的指标属于滞后指导,对勘探效果的优差确认需要建产后2~3年的时间才可以确认。因此,勘探在决策思路上需要考虑分区域、分领域投资比例的分配,针对某个领域大规模的勘探增储工作需等待开发的确认。投资的比例应该是50%给确定领域的增储工作,剩余的进行其他多领域、多区域的投入。确定50%的理由是:目前的探井成功率都保持在70%以上,以此可保证35%以上的投资转化为油气资产,不会对资产负债表的财务数据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没有确定领域的增储工作区将这些投资用于开拓更多新领域新区块或暂时不投入。因此,考虑分领域、分区域的投资比例是勘探融入建产效果指标的前提;对于具体领域和区域的投资参考,需根据该层系的经济指标测算。本文建议,在勘探决策时,如果仅依靠产能建设效益情况的评估,将可能与现行的国家及相关部门对油气开采企业的效益考核指标和考核周期存在冲突。而不考虑产量建设效益情况,则使得油气开采企业将面临未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因此,要做好勘探的工作与规划,需充分结合产能建设效益评价与宏观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战略,其前提就是要进一步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产能建设效益预测与评价工作。【参考文献】[1]孙贺东,孟广仁,曹雯,等.气井产能评价二项式压力法、压力平方法的适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20,40(01):69-75.[2]李鹭光,何海清,范土芝,等.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J].中国石油勘探,2020,25(01):1-10.[3]龚承柱,吴德胜,龚年姣.中国天然气上游市场化改革的潜在影响与路径[J].环境经济研究,2019,4(04):8-27.[4]顾玉涛.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4):53.[5]姚莉,罗旻海,肖君,等.天然气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9,13(01):71-74+84.[6]潘继平,娄钰,王陆新.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潜力及其政策建议[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8,12(06):2-6+81.[7]陆家亮,赵素平.新常态下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战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5,35(11):1-8.[8]邹才能,杨智,朱如凯,等.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J].地质学报,2015,89(06):979-1007.[9]王众,袁嘉琪,匡建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天然气资源税改革效应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06):72-79.[10]曹雄,叶俊辉.中国天然气气源发展现状与展望[J].煤气与热力,2014,34(09):6-16.

文章来源:《地质与勘探》 网址: http://www.dzyktzz.cn/qikandaodu/2021/0219/509.html



上一篇:对复杂类型金矿床勘探的相关问题分析
下一篇:岩土工程的勘探技术分析

地质与勘探投稿 | 地质与勘探编辑部| 地质与勘探版面费 | 地质与勘探论文发表 | 地质与勘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质与勘探》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