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黑玛湖的秘密(7)

来源:地质与勘探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10: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什么文化程度?年轻的负责人回答他:大学本科。什么专业?石油勘探。老甘笑了,显得很开心,说,好!你能否回答我,这片荒原上为什么打了很多空井
什么文化程度?年轻的负责人回答他:大学本科。什么专业?石油勘探。老甘笑了,显得很开心,说,好!你能否回答我,这片荒原上为什么打了很多空井,只有这口井出了油,而且一直稳产高产呢?年轻的负责人也笑了,说老先生问得很专业,我们总部每年都会为这个问题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悖论式的难题,谁也说不清楚。老甘继续问,你学的是这个专业,不知有何见解?年轻的负责人羞怯地低下头,说我们是晚辈,来到这片荒原时,那场会战已经下马了好几年。不过,年轻的负责人说,我们单位有一个人,他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老甘想不到黑玛湖勘探分部会有这样的人才,接着听下去,年轻的负责人说:“听单位上搞勘探的老同志说,以前有位甘经理,用三十年时间在黑玛湖荒原勘探,他的上钻黑玛湖的建议被否定了很多次,不灰心,不放弃,后来还是成功上钻了黑玛湖一号井。这些年他还在潜心研究黑玛湖……”老甘明白年轻的负责人说的原来是他老甘自己,呵呵笑了,依你说这位姓甘的老同志你认识?他年龄该和我差不多了。年轻的负责人摇摇头,却口气肯定地说:“我不认识他,但我们单位上的老专家都这样说,甘经理是真正的勘探家,他现在每天在总部资料室里埋头工作,如果再用三十年他也会成功的!” 老甘苦涩地笑了:“即使是这样,他也活不了那样久啊。” 年轻的负责人涨红了脸,说:“自然界将一个秘密藏在这片荒原深处,上天就会派一个人来探寻它。不破译出这个密码,这个人是不会死的……” 老甘回到越野车上,行驶在了离开黑玛湖荒原的路上。老甘掏出手帕捂在眼睛上,久久没取下来。 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接到一个通知,说世界石油勘探协会有位美国籍专家要到西部考察,让他们做好接待工作。通知告知:这位专家叫乔治·史密斯,其实是位华人。他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听了关于西部黑玛湖荒原勘探情况的介绍,表示关注。经过中国有关方面允许,这位史密斯博士来实地考察一下。据有关部门了解,乔治·史密斯在美国读的是地学博士,此人去过中东、拉美和极地,见识广博,曾为几个大石油公司解决过勘探难题。北京勘探界对乔治·史密斯先生的西部之行抱有很大期待。 这个叫乔治·史密斯的人其实就是李驼子。当年李驼子回到母校,在他老师手下的试验室里打工。老师带了几名研究生,李驼子工作之余伸长耳朵旁听。校方了解到李驼子的遭遇,深为该校人才不被西部重视而愤懑。学校有出国留学的名额,考试时让李驼子也去试一试。经历了大劫难,李驼子大彻大悟,学问长进非同常人,竟然考过了。出国留学使李驼子真像一只快乐的鸟儿在辽阔的天空飞翔,成功的故事接踵而来敲李驼子的命运之门。这次回国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李驼子原计划会议一结束回母校见见当年的老师就动身去欧洲某地,当他想到黑玛湖荒原石油勘探难题,临时改变了计划。 李驼子知道黑玛湖一号井的全部情况,全井的资料都经过了他的手。李驼子在西部黑玛湖荒原搞勘探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没有人认识他。总部领导亲自出面接待这位名叫乔治·史密斯博士,更被他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所折服,现场专门配了翻译,气氛搞得很像外交场合。 乔治·史密斯博士说,他对黑玛湖一号井很有兴趣,想去实地看一看,如果方便的话,请允许他查阅另外一些探井的钻探资料。总部领导爽快地说,完全可以。我们希望史密斯先生能够提出宝贵的建议。领导们从乔治·史密斯典型的华人脸孔上获得了一种亲切的信任,总部勘探研究机构抽出了几位专家陪同,并通知黑玛湖勘探分部,为史密斯博士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李驼子在黑玛湖勘探分部看到了黑玛湖一号井的原始资料。那一本本皮子泛黄盖了档案馆印章的文本,里面是他亲笔写下的现场记录,他眼泪热辣辣地浸润着眼眶,好在有那幅宽大的茶色眼镜遮挡,没让陪同的人发现他的失态。 “史密斯先生,这些资料我们让人突击翻译出来,三天之后你就可以读到。” 李驼子突然用汉语说:“谢谢,我完全读得懂。” 李驼子在黑玛湖荒原逗留了四十多天。陪同的人看到,每天晚饭后,乔治·史密斯博士一个人走上那条两旁长着高大白杨树的道路,他谢绝所有人陪同,独自向夕阳沉下去的方向走去,到夜色沉重时,才从另一条路上返回来。陪同的人尽管不知道史密斯博士去了哪里,但发现他对这里的环境一点儿也不陌生。早晨发现他的房间是空的,而早饭前十分钟,史密斯博士又从大门外的林荫里慢慢走出来。陪同的人相互谈论说,史密斯博士是个方位感极强的人,熟悉环境快过一般人。史密斯博士一定在深入思考黑玛湖荒原的钻探难题。 乔治·史密斯博士结束了他的考察研究,陪同人员帮他收拾行装,发现他还是原来那些东西,并没有如他们想象的会收集来很多的资料。他们一同返回总部。陪同人员向总部领导汇报,说四十多天里乔治·史密斯博士只是埋头看资料,很少说话,散步也是一个人独自行动,并没有针对黑玛湖荒原勘探发表过什么看法,也没向他们提出过什么疑问。总部征得乔治·史密

文章来源:《地质与勘探》 网址: http://www.dzyktzz.cn/qikandaodu/2020/0901/338.html



上一篇:尘封了一辈子的往事
下一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的地质类专业实践课程建设

地质与勘探投稿 | 地质与勘探编辑部| 地质与勘探版面费 | 地质与勘探论文发表 | 地质与勘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质与勘探》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