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4名地质员是怎么遇难的?有这六种可能性:最后

来源:地质与勘探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1 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导致这样有专业能力的勘探人员也会面临失联、乃至遭遇不测? 哀牢山是一座位于云南中部
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导致这样有专业能力的勘探人员也会面临失联、乃至遭遇不测?
哀牢山是一座位于云南中部的山脉,长近千公里,海拔一般2000米以上,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主峰3166米。而且,地势险要,荆棘密布,这次救援行动救援队走500米距离,甚至都需要2个小时,因为脚下的刺竹太密。全是密密麻麻的藤蔓、刺竹、灌丛、杂草,完全无路可走。
在山里首先面临的危险就是毒蛇,在这里有一种红脖颈槽蛇。红脖颈槽蛇的毒腺可以导致人员和动物,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症状。在2007年在广西,发现了7例被红脖颈槽蛇咬伤案例。病人出现血液失凝,严重伤口流血不止等症状。其中有3例继发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哀牢山上,还有很多毒虫,最毒的虫子分别是蚊子,螨虫、跳蚤、臭虫、隐翅虫、蜜蜂、蜱虫、蚂蟥、蚂蚁以及螳螂。云南是极湿极热的代表地区,这样的环境使得虫子长得非常大,同时毒性强。就真实发生过有人,被蚂蚁咬了,结果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事情。
就因为毒虫非常多,自古以来,对苗疆巫蛊之术的存在和“作法”一直众说纷纭。《本草纲目·虫部四》中的解读:“蛊”为由人喂养的一种毒虫。取百虫入翁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其实就是说,哪怕是毒性一般的虫子,但是只要数量达到成百上千只,在里面一定就会有那么一两只毒性非常强烈的虫王。
在云南有些有的溪流,明明清澈见底,但是里面很可能有虫卵,幼时长在水里,会在你饮水的时候入侵,哪怕喝肚子里了,它也会往上走,前期挂在口腔或者食道,成虫后寄居在鼻孔里,专靠吸血为生。还有可能就是毒蘑菇,在云南每年因为毒蘑菇死亡和送医的人不在少数。在哀牢山里,还有各种野猪,黑熊等猛兽,但是现在已经接近冬眠,猛兽出来袭击的可能性不大。
瘴气大概就是在南方多雨潮湿环境,植被茂密,温度较高,地表蒸发的水蒸气凝结,形成可见的雾气。当年在抗战的时候,远征军翻越野人山原始森林,有3万多人病死和饿死在深山。主要就是因为瘴气。古代医学说瘴病就是疟疾,“瘴疫”主要指恶性疟疾。当地谓之瘴气。
在哀牢山这种白天都在密林当中,看不到太阳,一片昏暗的地方。在密林当中就有释放出二氧化碳的危险。,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快速生长的树木枯死后,有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的风险。
4名遇难调查员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地质勘探员,还装备有RTK系统,可以精确标定地理坐标。但是,他们在上山以后,遇到了连续的大雨,在都看不清道路的深山密林当中,在大雨当中RTK系统很可能已经失效。
在初冬的哀牢山深处,被大雨淋湿的调查员,可能想要下山。但是急速降低的体温,将让大家急速失温,开始被冻僵。他们的衣服扛不住这样冬季山区雨夜的低温,普通的冲锋衣还是不够保暖,而他们的雨衣也太薄了。
在黑夜当中的密林里,人很容易失去方向,而且还有各种藤蔓、刺竹、灌丛、杂草,沟壑陡坡阻挡。最终4个人筋疲力尽,在失温当中逐渐昏迷神志不清,一直到遇难。不要以为,说在哀牢山冬季平均温度并不高,就不会导致人失温。哀牢山山大林深,沟壑林立,有很多难以预测的小气候。可能山下艳阳高照,而在一处小沟壑里就是气温骤降。
也许这是一个综合因素导致的,急速的降温,黑夜当中的密林,毒虫,被大雨打湿的衣服,难以预测的瘴气。《岭外代答》载:“盖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元气不固,发为瘴疾。”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文章来源:《地质与勘探》 网址: http://www.dzyktzz.cn/zonghexinwen/2022/0301/1515.html



上一篇:费县一棚户区改造,山东省地矿局第七代地质大
下一篇:2020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地质与勘探投稿 | 地质与勘探编辑部| 地质与勘探版面费 | 地质与勘探论文发表 | 地质与勘探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地质与勘探》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